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  >  鄆城縣  > 正文

●菏澤地名前世今生●
打虎李莊

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4-12-25 09:14

打虎李莊位于鄆城縣東南方向,距原縣城約18千米,屬隨官屯鎮(zhèn)管轄,距鎮(zhèn)駐地約6.3千米。

明朝永樂年間(1403-1424年),李氏祖李侃,字懷仁,從山西洪洞縣遷到此地建村,以姓取村名李家莊。明朝萬歷年間(1573一1619年),這里出現過一只老虎,后被眾人打死,所以改村名為打虎李莊,簡稱李莊。

清朝末期屬鄆城縣魯稻集里,1928年歸鄆城縣三區(qū)沙窩劉莊鄉(xiāng)。1940—1951年屬鄆城縣三區(qū)黃堆集鄉(xiāng),1957年下半年屬王官屯鄉(xiāng),1958年歸呂月屯鄉(xiāng),下半年屬八一公社,1959年歸黃堆集人民公社,同年建立打虎李莊大隊。1979年歸隨官屯人民公社。1984年改為打虎李莊村民委員會,屬隨官屯鄉(xiāng),2001年鄉(xiāng)鎮(zhèn)合并,歸屬隨官屯鎮(zhèn)。

1573-1619年間,村外出現一只大老虎。開始,老虎只在村外活動,捕捉野豬、野兔等野生動物,能和村民和平相處,眾人也把老虎叫作“大蟲”“山君”“白額侯”等尊稱,視為神靈,早晚燒香膜拜,祈禱老虎不要傷害人畜,保佑一方平安。時間久了,老虎把村莊周圍的野生動物吃完、嚇跑后,又跑到村內開始吃百姓圈養(yǎng)的牛、馬、豬、羊等家養(yǎng)牲畜。當時的社會十分貧窮落后,養(yǎng)頭豬、養(yǎng)頭羊就是半個家當,有個牛、有個馬就是全家命根子。后來的老虎變本加厲,不斷挑戰(zhàn)村民的底線,又開始傷人了。遇到單獨活動的村民就主動攻擊,幸虧村民早有警覺,及時躲避,才保住了生命,但也有人被老虎抓傷、咬傷,落下終身殘疾。村民們十分恐懼,紛紛背井離鄉(xiāng),躲避災禍。

這時,村民李光信(?—1943年)挺身而出,召集村民商討對策,并說出了自己的計劃:一是追蹤查跡,找到老虎棲息地,摸清它的生活習性;二是一人主攻,打傷老虎,眾人一擁而上,圍而殲之。他立說立行,冒著生命危險,跟蹤觀察,終于發(fā)現了虎穴。李光信不敢松懈,日夜觀察老虎的生活規(guī)律、行走路線,尋找最佳除虎時機。有一天晚上,李光信發(fā)現老虎咬死一頭羊拖進了虎穴,心想:老虎飽餐一頓后要消化一段時間,這是老虎最容易犯困需要休息的時候,也是老虎警惕性最差的時候,正是殺死老虎的最佳時機。于是,李光信馬上回到村里,找到早已準備好的10多個年輕后生,來到虎穴外面。只見李光信手持木棍率先沖進虎穴,一棍砸在了虎頭上,說時遲那時快,眾人也緊跟著沖了進去,這個一鐵锨,那個一抓鉤,老虎還沒反應過來,就當場斃命。老虎被打死后,又就地被埋入虎穴內。李光信被人們稱頌為“活李逵”,于1643年病故。今天的村西北約600米處,還有一處大土堆,人們說那就是當年打死老虎、埋葬老虎的地方,現在叫老虎堆。

現在全村有220戶,650人,1100畝耕地,共有李、劉、杜3個姓氏。清朝光緒十八年(1892年)劉氏祖劉西平由本鎮(zhèn)王官屯村遷來定居;民國8年,杜氏二十世祖杜廣金由巨野縣田莊鎮(zhèn)杜莊村遷來定居。

全村地勢平坦,東鄰向陽河,南有趙王河支流,旱能澆,澇能排,適宜種植小麥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及蔬菜瓜果??h鄉(xiāng)公路從村前穿過,交通十分便利。

現在,村內水泥路鋪到每家每戶,樓房鱗次櫛比,井然有序,人們發(fā)揚先輩的打虎精神,大力發(fā)展民營企業(yè)和智慧農業(yè),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業(yè)生產取得雙豐收,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新生活。 

魏建國

責任編輯:
分享到:
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|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:魯新聞辦[2004]20號 |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:37120180017
網站備案號:魯ICP備09012531號 |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國菏澤網
无码爆乳少妇中文字幕,免费秋霞av在线,色资源在线精品,黄色网址中文字幕